云南各民族概述
形成原因
云南的各个民族,自古以来就在这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劳动、生息和繁衍。形成云南民族众多的原因很多。大致有三个方面:一、地域阻隔;二、中原和北方民族进入;三、逃荒等其他原因迁入。
发展历程
早期居民
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
隋、唐、宋时期
明、清时期
活的社会发展史
形成云南民族众多的原因
第一,地域阻隔。
云南地处高原,崇山峻岭,交通阻隔,同一族群的人们,由于分布地区不同,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经济、文化特点,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。
第二,中原和北方民族进入。
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,不仅使大批汉族进入云南,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。如蒙古族、回族、普米族和满族的人口,大多数是元代随蒙古军、畏吾儿军或清军先后入居云南的。
第三,逃荒等其他原因迁入。
有的少数民族人口,是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,先后从四川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等地迁人云南的,如苗、瑶、布依、水族等。

云南各民族的发展历程述略
羌、濮、越三大族群,是氏族社会时期就居住在云南的早期居民,秦汉时期总称为“西南夷”。属于“氏羌”系统的族群的部落中,有滇、僰、劳浸、靡莫、邛都、嶲、昆明、哀牢、徙、摩沙等;属于“百越”系统的族群称为越、掸、僚人,部落名称有夜郎、漏卧、滇越等;属于“百濮”系统的族群有闽濮、苞满等。
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
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时期,“氏羌”系统中的昆明人与叟、爨逐步融合为“乌蛮”;而“滇僰”则与迁入云南的部分汉族人口,逐步融合为“白蛮”。当时“百濮”系统和“百越”系统各族群多称为“濮”、“僚”(鸠僚)人。
隋、唐、宋时期,“氏羌”系统各族群逐步形成藏缅语族中的各族。其中“河蛮”(洱河蛮)、“松外蛮”、“白蛮”逐步形成了“白族”,而“乌蛮”逐步形成了彝族,“乌蛮别种”则分别发展为哈尼(和蛮、亦称和泥)、拉祜、阿昌(寻传蛮)、景颇(裸形蛮)、傈僳(栗蛮、粟粟两姓蛮,也含有施蛮、顺蛮的一部分)、纳西(么、些二部落中的一部分)、怒(路蛮)、独龙(庐鹿蛮)等族。这时,有部分吐蕃人入居滇西北铁桥区域,后来形成云南的藏族。
“百越”系统各族群,逐步融合为今壮侗语族各族。其中壮族多称为“僚”人;傣族称谓繁杂,主要有金齿、银齿、黑嘴、绣脚、雕面、白衣等。
“百濮”系统各族群后来形成云南的孟高棉语族(属南亚语系)各族。“濮”人之中已分化成“朴子”(又称“蒲蛮”或“蒲人”)和“望”(又叫“望苴子”、“望外喻”)两族,前者形成今天的布朗族和德昂族,后者形成今天的佤族。
到了明清之际,云南境内各族的分布和族称已趋稳定。其分布大势是:汉族主要居住在城镇和内地坝区;原属于氏羌部落集团的各民族,多居住在云南的北部、东部、中部和西部、西北部的部分地区,即今保山、大理、楚雄至昆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;
原属于百越部落集团的各民族则居住在云南东南部、南部和西南部的部分地区,即今文山、红河、西双版纳和思茅等地;原属于百濮部落集团的各民族居住在云南西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,即今临沧、德宏一带,他们与原百越集团各民族有交错杂居现象。
各民族大都经历了原始社会、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等历史价段,但由于发展不平衡,建国后迄至民主改革时,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还可以看到社会发展各阶段的残余形态,被人们称为“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”。这是云南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