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族
云南的藏族聚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,少数散居于丽江、永胜等地。汉文史籍称为“吐蕃”、“古孜”、“古宗”。自称“博”(蕃,音bo)或“博巴”。
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,分卫藏、安多、康3种方言。云南属康方言区,也通用藏文。
藏族源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羌人。7世纪初,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吐蕾王朝时,曾把势力扩展到滇西北地区,建立神川都督,设铁桥节度使,后被南诏、东蛮与唐合兵击败,部分吐蕃退居于今中旬、德钦及川滇边境。元明清时皆属丽江路、府管辖。
建国前,云南藏族地区基本上保持着封建农奴制,实行僧侣和土司联合的政教合一专政。生产虽以农业为主,但畜牧仍占很大比重。青稞、麦是主要农作物,也是主要食粮,磨成面粉后,做糟粑饭,拌以酥油、奶渣、牛羊肉助食。牲畜有牦牛、犏牛、黄牛、马、绵羊等。牦牛可挤乳剪毛,犏牛供耕作和驮运,并提供皮毛、油脂等商品和工业原料。
藏族民间传统工艺品氆氇、陶器、木碗、漆器、藏刀等享有盛名,畅销省内外。
男女服饰基本上与西藏相同,但也有自己特点。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。葬俗有水葬、天葬、土葬、火葬等多种。
藏族信仰藏传佛教。节日多与宗教有联系。如正月朝拜丽江玉龙雪山和宾川鸡足山,四月初一至初四是释迎牟尼成佛日,十月二十五日黄教宗喀巴成道日,都要举行法会,燃灯庆祝;十二月三十日除夕,要举行盛大的“跳神”。中甸地区四月初十要到五凤山祭山神,十五到山脚草地祭龙王厂德钦有神山节、射箭节、端阳节等,每逢节日,都有民族歌舞和骑马比赛,他们精彩的骑术常常赢得各族观众的喝彩。
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藏族人民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,藏文文献浩瀚,其中保存了许多历史、天文、医学、文学等珍贵资料。著名的说唱史诗《格萨尔王传》深受人民喜爱,在民间广为流传。在建筑艺术上,著名的有迪庆噶丹松赞林寺(俗称归化寺)和德钦东竹林寺,雕梁画栋,金色飞檐,气势雄伟;寺中雕塑、壁画造型生动,色彩鲜艳,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。藏族能歌善舞,爱跳弦子舞和踢踏舞。藏戏深受各族人民喜爱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