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龙族
[ Home ] [ Up ] [ 民族概述 ] [ 汉族 ] [ 壮族 ] [ 彝族 ] [ 白族 ] [ 哈尼族 ] [ 傣族 ] [ 苗族 ] [ 傈僳族 ] [ 回族 ] [ 拉祜族 ] [ 阿昌族 ] [ 佤族 ] [ 纳西族 ] [ 瑶族 ] [ 景颇族 ] [ 藏族 ] [ 布朗族 ] [ 普米族 ] [ 怒族 ] [ 德昂族 ] [ 基诺族 ] [ 蒙古族 ] [ 布依族 ] [ 独龙族 ] [ 水族 ] [ 满族 ]

 

独龙族


独龙族.JPG (17025 bytes)龙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,主要聚居在滇西北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河谷地带,一部分散居在怒江两岸福贡、维西县。有关独龙族的族源及其历史,文献中记载较少。元代史籍中称为“撬”。清代以后称为“俅人”,他称“俅帕”、“洛”、“曲洛”等。建国后,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独龙族。

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怒语支,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。使用独龙语,没有本民族文字,常用刻木记事方法进行通信联络。他们所居住的独龙江流域,唐宋两代属南诏、大理国,元明清时属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辖地。建国前以刀耕火种农业为主,尚处在原始的父系家族公社解体阶段,但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已多为家庭公社内几户合伙占有。 独龙族从事山地农业,并以采集和渔猎经济辅助。生产工具简陋,只有小铁刀、铁斧和包上铁皮的木锄,大多使用原始的竹木工具。农业产量不稳定,收入微薄,互相调剂,保留有原始的商品交换,多在访问亲友过程相互交换物品。男女都饮酒和吸草烟。

独龙族的著名工艺品是独龙毯和精制藤篾盒,行销国内外,很受人喜爱。民间有团结友爱、互助共济、路不拾遗等良好习俗。

独龙族一般穿红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,男子下穿短裤,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,但露左肩右臂。女子多在腰间系染色的细藤圈作装饰。过去有纹面习俗。男子衣着均较简朴,不戴帽,妇女多披发,跣足。建国后,服饰有了很大改变,妇女已穿长袖衣裙,并佩戴彩色料珠串链,男子喜挎弯箭、腰刀,显得粗旷强悍。 历史上婚姻形式较为复杂,已基本确立一夫一妻制,但还保留有对偶婚和一夫多妻等几种残存形式,最常见的是“妻姊妹”婚和转房制,现已改变。

丧葬有水葬、土葬、火葬3种。土葬时剜独木为棺,或用竹篾席围裹尸体。

相信“万物有灵”,崇拜自然神,有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。

独龙族的民间故事和诗歌丰富多彩,有《创世纪》、《洪水滔天》、《猎人射太阳》、《坛更朋》等神话,故事有《星星姑娘》、《姑娘与青娃》、《太阳山》、《孤儿龚干》等,现已编成《独龙族民间故事选》出版。民歌民谣以对调互唱形式抒发感情,非常动人。音乐舞蹈和乐器配合,其特点是边舞边跳边弹奏。

独龙族全年只有一个节日,即“卡雀哇”,无固定时间,多在农历冬腊月举行。届时,各村寨互相邀请,杀鸡宰猪,热烈庆贺。也有剽牛祭天活动。

backtop.jpg (1311 bytes)

 

这里是CZY的云南探索。内容不断更新,欢迎再来!

URL:http://www.czy.itgo.com/

Send mail to yunnan@czy.itgo.com with questions or comments about this web site.
最近更新时间: 99-08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