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西族
[ Home ] [ Up ] [ 民族概述 ] [ 汉族 ] [ 壮族 ] [ 彝族 ] [ 白族 ] [ 哈尼族 ] [ 傣族 ] [ 苗族 ] [ 傈僳族 ] [ 回族 ] [ 拉祜族 ] [ 阿昌族 ] [ 佤族 ] [ 纳西族 ] [ 瑶族 ] [ 景颇族 ] [ 藏族 ] [ 布朗族 ] [ 普米族 ] [ 怒族 ] [ 德昂族 ] [ 基诺族 ] [ 蒙古族 ] [ 布依族 ] [ 独龙族 ] [ 水族 ] [ 满族 ]

 

纳西族


纳西族.JPG (18252 bytes)西族为云南特有民族,主要聚居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,宁蒗、永胜、维西、中甸、德钦以及四川省盐源、盐边、木里等县也有少量分布。 纳西族历史悠久,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有渊源关系。文献里记载,“牦牛夷”、“摩沙夷”和“磨些蛮”,即今纳西族的先民。自称“纳”、“纳西”、“纳汝”等。“纳”意为黑,引申有“大”之义,“西”为人或族,即为崇尚黑色的民族,或伟大的民族。

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,分西部和东部两个方言,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。纳西族有4种文字,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约500多卷的《东巴经》,是闻名于世的活着的古文字资料。中甸县三坝乡白地是著名东巴文化的发源地。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的新文字,现今才在部分地方试行。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,纳西人民接受汉族文化,汉文便逐渐为纳西族人民普遍使用。

建国前,以农业为主,兼事畜牧业,手工业以皮革制品和铜器著称。丽江、永胜等大部分地区已发展为封建地主经济,丽江大研镇则出现商业资本家;宁蒗、维西、中甸等部分地区还停留在封建领主制阶段。

纳西族人民勤劳、勇敢,富有斗争精神。1936年春,红军由丽江过金沙江北上抗日,播下革命火种。1938年以后,纳西及汉等各族人民掀起了反封建的“金江农民大起义”。1948-1949年,在云南地下党领导下,纳西族人民和滇西各族人民积极参加“边纵”游击队,为云南解放作出了贡献。

纳西族男子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。妇女着右在大襟宽袖上衣、外加坎肩,腰系百褶围腰,下穿长裤,披羊皮披肩,用彩色丝线纺织7个精美圆形图案,象征“披垦戴月”,表示勤劳之意。

在家庭婚姻问题上,大部分地区已经是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小家庭。过去在封建包办婚姻迫害下,常有青年男女殉情事件发生。宁菠永宁地区的纳西族则仍然保留有“阿夏”走婚制和母系家庭的残余。

纳西族有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。明代丽江白沙的大宝积宫、琉璃殿、大定阁、五凤楼和石牌坊等大规模建筑群,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珍贵的艺术价值。诗歌、传说、寓言、故事都很丰富,建国后,整理出版了《创世纪》、《游悲》、《玉龙第三国》、《阿一旦的故事》和《纳西族文学史》等。

纳西族性格开朗,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,每逢喜庆节日,就燃起熊熊篝火,举行跳舞活动。内地纳西族的节日大多和汉、彝、白等民族相仿。丽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有“农具会”(俗称棒棒会),中甸、丽江的二月八“三多节”,三月、七月赶“骤马会”,永宁七月沪沽湖畔有“海坡会”等。在这些节日中,都要举行盛大的物资交流会和民族体育竞赛。

backtop.jpg (1311 bytes)

 

这里是CZY的云南探索。内容不断更新,欢迎再来!

URL:http://www.czy.itgo.com/

Send mail to yunnan@czy.itgo.com with questions or comments about this web site.
最近更新时间: 99-08-08